急求高手解答一下这个表中的卡方的X^2和p值怎么来的!!

简单来说,两者的值只是告诉看数据的人这个统计的可信度 ,而不是通过其统计结果计算出来的,相应的数据是在原有预测 、之前统计等多种数据的基础上产生的。卡方是指和自己预期结果的相差度,P是指这个统计中偶然性的概率 ,因为样本不可能是无穷大的 。详细见下:

1,P值指的是该统计的统计学意义,

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(能够代表总体)的一种估计方法。专业上 ,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,p值越大,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。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 。如p=0.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%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。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 ,我们重复类似实验 ,会发现约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,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。(这并不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关联,我们可得到5%或95%次数的相同结果 ,当总体中的变量存在关联,重复研究和发现关联的可能性与设计的统计学效力有关 。)在许多研究领域,0.05的p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。

2 ,χ2方是卡方检验结果的最终结果,称卡方值,其表示观察值与理论值之问的偏离程度。计算这种偏离程度的基本思路如下 。

(1)设A代表某个类别的观察频数 ,E代表基于H0计算出的期望频数,A与E之差称为残差 。

(2)显然,残差可以表示某一个类别观察值和理论值的偏离程度 ,但如果将残差简单相加以表示各类别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别,则有一定的不足之处。因为残差有正有负,相加后会彼此抵消 ,总和仍然为0 ,为此可以将残差平方后求和。

(3)另一方面,残差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相对于期望频数为10时 ,期望频数为20的残差非常大,但相对于期望频数为1 000时20的残差就很小了 。考虑到这一点,人们又将残差平方除以期望频数再求和 ,以估计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别。

进行上述操作之后,就得到了常用的χ2统计量,由于它最初是由英国统计学家Karl Pearson在1900年首次提出的 ,因此也称之为Pearson χ2,其计算公式为(i=1,2 ,3,…,k)

其中 ,Ai为i水平的观察频数 ,Ei为i水平的期望频数,n为总频数,pi为i水平的期望频率。i水平的期望频数Ti等于总频数n×i水平的期望概率pi ,k为单元格数 。当n比较大时,χ2统计量近似服从k-1(计算Ei时用到的参数个数)个自由度的卡方分布。

由卡方的计算公式可知,当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完全一致时 ,χ2值为0;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越接近,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小,χ2值越小;反之 ,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差别越大,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,χ2值越大。因此 ,χ2是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距离的一种度量指标,也是假设成立与否的度量指标 。如果χ2值“小”,研究者就倾向于不拒绝H0;如果χ2值大 ,就倾向于拒绝H0。至于χ2在每个具体研究中究竟要大到什么程度才能拒绝H0 ,则要借助于卡方分布求出所对应的P值来确定。

1、首先打开SPSS23.0软件,在文件中找到想要进行处理的数据,如下图所示 。

2、然后在上方的菜单栏中找到分析菜单栏 ,选择非参数检验,打开旧对话框,选择卡方。

3 、接着在卡方检验对话框中 ,将左侧的变量移动至右侧想要检验的变量对话框中,如下图所示。

4、然后点击选项菜单,此时可以选择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 ,还可以设置缺失值 。

5、最后单击确定对SPSS的数据进行查看,在图表中可以看到检验次数和检验统计 。

本文来自作者[枕流云]投稿,不代表爱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mayo.cn/iyo/2155.html

(7)
枕流云的头像枕流云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枕流云的头像
    枕流云 2025年09月18日

    我是爱玛号的签约作者“枕流云”

  • 枕流云
    枕流云 2025年09月18日

    本文概览:简单来说,两者的值只是告诉看数据的人这个统计的可信度,而不是通过其统计结果计算出来的,相应的数据是在原有预测、之前统计等多种数据的基础上产生的。卡方是指和自己预期结果的相差度,...

  • 枕流云
    用户091806 2025年09月18日

    文章不错《急求高手解答一下这个表中的卡方的X^2和p值怎么来的!!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爱玛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